血液性癌症近年的治療大有進展,多發性骨髓瘤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名住在恆春的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因疾病併發症侵襲骨頭加上腫瘤壓迫,每次北上到台中看診,都要坐輪椅,使用了anti-BCMA類的新藥後,阻止了病況惡化,患者已經可以正常走進門診。」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興奮地說。
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漿細胞出現病變所引起,以多發性病變和影響血液系統為特徵,會引起骨折、高血鈣及腎衰竭等併發症。滕傑林指出,初診斷的病人, 2/3 有骨頭疼痛,另外1/3已有腎臟併發症,病況惡化到連自主生活都很難;傳統治療病人約2到3年的存活率,但近年藥物發展快速,5成的患者存活率可延長到5年。
多發性骨髓瘤難治 需配合醫療團隊、及早用藥
由於99% 的漿細胞具有B 細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最新的藥物就是作用在此,與 CD3 (+) T 細胞接受體結合後殺死癌細胞,目前被核准用於曾接受四線治療的難治型或復發型患者,三分之一難治型的病患可以得到完全緩解,目前仍未健保給付。
實際上,多發性骨髓瘤的是一個治不好、但要好好治療的疾病。滕傑林指出,新診斷的患者,第一線用藥後只有一成的機會成為難治型;使用到第二線用藥後,難治的比例從一成升到三至四成,到了第三線用藥後,難治型增加到6成。
新藥的加入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減少後遺症產生的醫療及照護成本,但台灣健保經費有限,獲得給付的時間落後日韓一到兩年,各界應思考如何解決健保財務的困難,讓病人更早使用到藥物,達到最好的效益。
在等待新藥的同時,滕傑林強調,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病人與醫療團隊合作定期追蹤,出現復發跡象即早介入治療,病情都能獲得控制,以台中榮總為例,會由醫療團隊的個管師與病人追蹤,互相加LINE,讓患者隨時隨地可以找得到醫護人員,建立病人的安全感很重要,這也可以減少患者失聯的機會。
「友善抗癌,心願大聲說」:患者要縮小治療期待的差距,必須先學會當個病人,吸收正確的知識;而政府的資源須合理分配,即使是擴大資源也要民眾配合,例如增加部份負擔可能性。
更多內容請點2024癌症論壇線上策展網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