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m手勢的獵巫(下):仇男南韓仇女「鏡像攻擊」有效嗎?

聯合新聞網 吳文哲
圖/電影《我的野蠻女友》

2015年,為了反擊厭女而成立的Megalia論壇,以「鏡像」反映厭女言論為策略,出現大量「仇男」言論。然而,比起背後想要傳達對厭女的不滿,從創立到關閉短短不到3年接連不斷的言論與犯罪爭議,卻讓Megalia論壇就此背負了「仇男」的標籤與負面形象。

▌前情提要:〈3cm手勢的獵巫(上):一張超商海報引爆的「南韓男女仇恨戰」?〉

就在創立當年的11月,一位Megalia成員在論壇發文,表示自己因為看不慣一名國小男童不斷評論其他女性的外貌,忍不住「膝擊」對方後逃逸。雖然這篇貼文在論壇內普遍受到擁護,但卻引發外界質疑,「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孩童,怎麼可以用暴力對待而且還沾沾自喜?」

此外,論壇內成員也曾發生包含偷拍男性、散佈男性生殖器(被切斷)的照片、戀童癖等事件。在一個由Megalia舉辦的「全國觀眾大會」中,還因為出現以北韓的影像作為背景、向金正恩敬禮的表演內容,被認為內部有支持金正恩政權的「從北主義者」。然而,最讓韓國社會無法接受的,恐怕還是論壇中對於男性無差別充滿敵意的言論。

圖為megalia印製的文宣品,左方英文與韓文的意思都是「no uterus, ...

在一個由Megalia舉辦的「全國觀眾大會」中,還因為出現以北韓的影像作為背景、...

1997年4月,梨泰院發生著名的殺人事件,一名弘益大學的男大生在速食餐廳的廁所中,無故遭到陌生人持利刃攻擊,身中數刀身亡。沒想到當嫌犯派特森(Arthur Patterson)在2015年回韓受審,Megalia論壇卻有成員留言表示「一名泡菜男死在洋男手上,6.9公分的魯蛇們渾身哆嗦」、「其實這是韓男最光榮的死法」。

2015年韓國地鐵9號線,一名男子疑似在地鐵偷拍女性,雖然最後警方並未在他的手機或電腦中找到具體事證,但該男子的身份卻已經被肉搜、公開在論壇中,並以「韓男蟲」、「韓男不意外」、「偷拍犯罪者」等名稱將他公審等。同年12月,Megalia甚至出現「男同學自殺了!恭喜我吧」的貼文,疑似是在嘲諷自己的同學因為遇到視訊偷拍詐騙,最後選擇自殺的事件。總而言之,每當韓國男性出現在社會事件,論壇內就會出現等嘲諷的內容,讓韓國社會開始視Megalia為極端社群。

不只在論壇內活動,當面對不認同的言論,Megalia成員也會勇於表達意見,甚至集體「出征」。2016年韓國教育廣播公司(簡稱EBS)講師李多智(이다지,音譯),就曾經因為在大考課程中,以一戰後女性獲得參政權為例,表示:「女性若想要獲得權利,就必須負擔相應的義務」,引發部分Megalia成員不滿,認為參政權是女性原本就應該平等的權利而不該是「努力後才能得到的獎賞」,並群起留言給負評。

2017年,由於檢舉不斷,加上內部分裂,Megalia論壇網站宣布關閉。不過,2017年11月,因為Megalia分裂出來的論壇網站「WOMAD」(워마드)爆發的「澳洲男童性侵事件」,卻彷彿像是在死者頭上開一槍,讓Megalia在關站後還是不得安寧。

1997年4月,一名弘益大學的男大生在速食餐廳的廁所中,無故遭到陌生人攻擊身亡。...

示意圖。2015年韓國地鐵9號線,一名男子疑似在地鐵偷拍女性,雖然最後警方並未在...

▌澳洲男童性侵案:重擊韓國女性主義的爭議事件

為了掩人耳目,有些韓國男同志會與女性結婚,而這樣的行為被部分Megalia成員認為是詐騙,並多次在論壇中進行言語攻擊。2016年,為了阻止成員們在論壇中暴露與女性結婚的男同志個資,及對他們的各種言語攻擊,Megalia論壇頒布了禁令,直接導致部分成員離去,並成立新論壇「WOMAD」。

在這個標榜「女性優越主義、仇男」的新論壇中,敵視男性、攻擊性少數等言論更加氾濫,甚至出現過燒燬聖像、詆毀宗教的爭議,對於有許多基督教、天主教徒的韓國社會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事件。但這些都比不上2017年,一位韓籍女性網友匿名發文,表示自己透過餵食安眠藥性侵害一名當地男童。

搭配將飲料摻入安眠藥粉的影像畫面,讓這篇貼文馬上在論壇內引發熱烈討論,甚至還有成員附上電子信箱,希望發文者將相關影像寄給自己。事發不久,就有人向澳洲警方舉報,並將Youtube頻道名為「澳洲國子」(호주국자)的李姓主嫌逮捕。

根據報導,嫌犯當時持假護照在澳洲擔任保母,事後警方也在她的手機與電腦中發現散佈、持有兒童猥褻物,並將她逮捕。雖然最後並沒有找到性侵害未成年孩童的證據,但李姓依舊被判處1,000元澳幣罰金(約新台幣2萬1千元),並在6個月後才保釋出獄。而這起事件的發生,也把WOMAD與Meglalia推到輿論的浪頭上,甚至還有網友痛罵:

「女性主義者都是神經病!」

偏激言論、歧視所有不同的價值觀,及層出不窮的爭議,讓WOMAD及已經關閉的Megalia無法被韓國社會接受,甚至成為「仇男」的代名詞。連帶地,許多人更因此將它們直接等同於韓國女權,不只讓許多藝人聞「女權」就急著劃清界線,甚至引發韓國女權已經「變質」的質疑。

「澳洲國子」(호주국자)本人的影片截圖。 圖/取自namu wiki

圖/法新社

▌2017年Megalia解散後仍被獵巫

事實上,2017年解散的Megalia論壇,過去不只透過各種宣傳捍衛女性權益,更曾發揮影響力說服國會議員,讓經常出現偷拍影片的色情網站SoraNet(소라넷)得以關閉;對於遭受性別暴力的受害者,也曾提供適時支援。儘管從成立到關站大約只維持了三年左右,但從這次的GS25風波,僅僅是一個代表Megalia符號的手勢,就能引發如此大的漣漪,就能夠感受到其對於韓國社會的影響程度,並不亞於仍在持續運作的ilbe或WOMAD。

另一方面,WOMAD除了曾經讓多社會事件與爭議言論公論化(例如:上篇提到的2016年的仇女犯罪「江南站殺人事件」等),也推動了包含墮胎合法化、衛生棉降價、解放馬甲運動(Escape the corset)等,與婦女解放相關的各項活動。

然而,這些對改善韓國女性權益的眾多行動,卻沒有受到太多重視,更遠遠無法蓋過先前爭議所帶來的負面形象,讓她們被批評為「變質的女權」。2018年 #metoo運動發酵,其中WOMAD等團體更成為其中的主力,但其「以暴制暴」的作風,不只在社會運動的動員層面上,難以獲得大眾認同,也讓韓國社會的性別對立更加嚴重。此外,在鏡像呈現厭女社團行徑的同時,本身也出現了偷拍,甚至是性侵兒童的爭議,更讓WOMAD被認為是和「n號房」一樣,造成性別對立加劇的重要因素。

「megalia的存在,到底有多兩極?」事實上megalia確實也在韓國女性運動...

2018年,韓國一名女演員/聲優Kim Jayeon也因為在推特上發了一張身穿m...

回到Megalia的緣起與命名,前文提到《伊加利亞的女兒們》雖然表面上是女性主宰世界的女性霸權小說,但透過這樣的諷刺內容,作者的目的其實是要強調現實性別權力的不對等,並提倡性別平權的重要。而致敬這本作品的Megalia,最初的目的也不僅僅只是謾罵與攻擊。 事實上,megalia的手勢除了挑釁之外,藉由兩根平行的手指,同時也代表著希望性別能夠實質平等的期望。

根據2015年的一份調查,當時韓國網路上「厭女」的言論,是「仇男」的8倍,就如同「泡菜男」之於「泡菜女」,Megalia的創立,某種程度上也是希望透過鏡像(Mirroring)呈現,讓原本處於優勢地位的男性,能夠體會成為被攻擊方的感覺,進而理解女性面臨的困境。然而,這樣的含意,卻無可避免地在看似偏激的言論中被埋沒,就如同大拇指與食指間代表的,如今只剩下充滿挑釁意味的「6.5公分」。

雖然Megalia與WOMAD不應該是對於女權的唯一想像,但她們確實對於韓國社會的性別環境造成決定性的影響,甚至窄化了社會大眾對於女權及女性主義的認知。回顧Megalia創立時的目標——「促進婦女權利並消除在韓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厭女症」,事實也顯示「鏡像」的策略,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根據網路輿論分析網站「Sometrend」統計,2021年「仇男」一詞的出現頻率每月都在增加,從1月的1萬多次到4月甚至暴增到超過11萬次。此外,就在「露營用具事件」爆發前的4月中,GS25的加盟店更出現了「拒絕女性主義者應徵」的爭議告示。這些事件在在都顯示了南韓社會的性別對立,正在持續激化當中。

除了WOMAD、Megalia之外,事實上在韓國依然有許多不同光譜的女性主義社群...

圖/法新社

此外,或許有人會以為,仇男言論的出現,代表韓國女權已經崛起,但先不論並不是所有女性(主義者)都仇男,從統計上來看,韓國女性的困境也並沒有太大改善。

以韓國社會目前最人心惶惶的「偷拍」為例,2018年全年平均每天會有16.2件發生,其中嫌犯高達96%為男性,女性被害人的比例則為82.9%。雖然成案率高,但真正會受到懲戒的人數,只有3%左右。雖然比起前一年有稍微下降,但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當年來女性遭受性暴力的人數,已經來到超過3萬4,000人,整整比2008年的1萬4,415人,增加了一倍以上。

追根究底,韓國(及所有中華文化圈)的厭女文化,源自於男尊女卑的傳統陋習,也因此尤其對於韓國年輕男性而言,更像是一出生就因為性別背負了歷史原罪,進而對仇男言論產生憤怒。然而,就如同「並不是所有男性都厭女」,同樣道理,也不是所有女性(主義者)都仇男。除了不應該將對女性主義的理解,限縮在部分團體,得出「變質」的結論,看見爭議言行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條件。

儘管「鏡像」並不能合理化包含Megalia與WOMAD論壇中爭議言論、犯罪,但惡名昭彰的「N號房」及無法禁絕的偷拍等社會事件,確實顯示韓國女性的處境依舊凶險。相較於彼此敵視、循環不停的「以暴制暴」,或是將這些爭議(不論仇男或厭女)視為單純的社會事件,甚至將原因推給政治及社會壓力,理解暴力背後的生存焦慮,或許才能夠真正阻止韓國社會的分裂加劇,並且邁向性別平權之路。

圖/路透社

圖/電影《追擊者》

吳文哲

就讀新聞系時誤打誤撞進入韓文世界,認為韓國在經濟發展、歷史等方面,均和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希望藉由文字,讓更多人了解韓國,並為台灣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深度專欄 韓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