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王敏而

王敏而

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研究興趣為後殖民理論以及東亞國家如何回應西方音樂傳入後所造成的衝擊,平時也涉略二戰後當代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21 篇文章

失語的一代音樂家:20世紀德奧大提琴家,為什麼無法詮釋巴哈《組曲》?

2024-10-31 10:10:20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討論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在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詮釋歷史上獨特的地位。但是,巴哈作品是德意志音樂文化的象徵之一,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歐洲民族主義最為高漲的這個時刻,卡薩爾斯身為一個西班牙音樂家,卻佔據了巴哈作品詮釋權,這是為什麼?音樂人才輩出的德國與奧地利,為何隱身於《組曲》的詮釋當中?
6617

女性缺席的音樂世界?古典樂界的性別意識形態與平權未竟之路

2024-09-12 10:42:50
一般而言,當前關於古典音樂歷史的主流論述可說是完全圍繞著男性為核心的歷史觀,舉例而言,讀者們耳熟能詳的歐洲作曲家大師們,諸如德語系的巴哈、莫札特、海頓、貝多芬、布拉姆斯、華格納;法國的白遼士、德布西、拉威爾;俄國的巴拉基列夫、柴可夫斯基……等等,無一例外都是男性。
3421

用音樂挑戰獨裁者:巴西傳奇吉貝托.吉爾,重塑國家文化認同的音樂家部長

2024-09-03 17:43:51
巴西音樂傳奇吉貝托.吉爾(Gilberto Gil)縱橫樂壇已近60年。其一生獲獎無數,除了多座葛萊美獎傍身以外,吉爾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的肯定,也曾擔任巴西的文化部長,這些都象徵著他的成就獲得了超過音樂領域的認可。
5516

評文安立《冷戰》:資本主義 vs. 共產主義,絕非片面「善惡」對立

2024-08-26 16:52:54
對一般台灣讀者而言,談起冷戰通常會有幾個常見的幾個思考盲點:首先,認為冷戰已經是一個超過30年前的歷史名詞,而與當前世界格局毫無關係;其次,將冷戰的核心議題侷限於美國、蘇聯兩強之間的軍備競賽;第三,在國民政府的反共教育洗腦下,單純地將冷戰化約為所謂「善惡之爭」,最後由美國和資本主義作為「好人」的一方勝出。
6184

音樂神童的填鴨教育?古典音樂教育與消費文化資本的反思

2024-02-23 16:43:09
近日「以馬內利英語」粉絲專頁上發布了一篇引發網友熱議的文章。其內容大概是宣傳該機構所教育的孩子如何「文武雙全」,在學科考試表現優異之餘,也能在其他領域有傑出的表現。在文中提到的Felix和Jenny兄妹特別在古典音樂領域也有不俗表現。文中同樣引述這對兄妹的媽媽對於讓孩子學音樂的看法,這位媽媽表示:「音樂是我們送給他們一輩子的禮物,未來如果出國了,音樂也許還能成為他們另一條路。」後文接著附上這對兄妹每天密集讀書和練琴的生活行程,作為媽媽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盡心盡力的佐證。
22162

評《李哲洋談樂錄》:深入部落採集音樂,一名亞洲業餘音樂家的聽覺盛宴史

2024-02-06 15:37:46
「音樂學」這個相對小眾領域的學科,在大學學科分工日漸專業化的背景下,也可以再細分為歷史音樂學、系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等三大分支。這三大分支在學科目的、研究範疇和方法論上均有所不同。也因此,除了少數大師級的學者以外,鮮少有人的論著能夠跨越這道學科間的分野。但這道藩籬,在「業餘音樂學者」李哲洋(1934—1990)的文字論著中可以說完全不存在。
3200

音樂的民族主義與世界的音樂人?試論「台灣樂派」發展可能

2024-01-18 17:38:11
大約從進入21世紀後,如何在多元的音樂類型作品中呈現出「台灣特色」逐漸在台灣音樂圈引起討論。例如台北市立國樂團在過去十年中就推出過許多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國樂歌劇或其他大型製作;2022年由台北愛樂主辦的第一屆「東亞樂派論壇」中也強調如何在音樂作品中凸顯出「台灣色彩」。那麼學者該如何描述這個現象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提出了「台灣樂派」的概念,嘗試討論這個現象。
6322

脫歐讓英國人「變窮」了嗎?消費生活水準下降危機

2023-12-26 16:56:59
延續上文,當脫歐後的英國,碰上疫後加上烏俄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膨,其在上至奢侈品,下至民生必需品等不同層次的的消費市場,又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19516

英國黯淡的投資與出口貿易:脫歐3年,不列顛經濟怎麼了?

2023-12-26 10:40:47
轉眼之間,從2021年1月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的那一天開始算起,至今已將近3年。若將時間推回四年前的2019年底/2020年初,當時還沒有疫情,「英國脫歐」這個無論在歐盟內部和全球格局下都舉足輕重的議題,依然在媒體版面上收穫著它應得的鎂光燈。
19283

天才杜普蕾:罕病早逝的英國女大提琴家,音樂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2023-12-18 16:32:28
1969年,鋼琴家/指揮家丹尼爾.巴倫波音、小提琴家以薩克.帕爾曼、小提琴/中提琴家平夏思.祖克曼、指揮家/低音提琴家祖賓.梅塔還有本文主角——大提琴家賈桂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組成了一個堪稱夢幻的五重奏,將舒伯特的《鱒魚》奏的火花四射,在全球古典音樂圈掀起一陣旋風。
24079

害怕難民卻排擠中階移民:英國倉促更新簽證規則,行業缺工風險增加

2023-12-08 18:38:00
2023年11月底,英國政府發布了最新一期移民報告,指出到2023年6月為止的前一年度,淨移入英國的人口總數達到破紀錄的74萬5,000人,比起前一年度67萬2,000人大幅提升。數字發布以後,英國輿論譁然,朝野議員紛紛指責政府沒有做好移民數量管控。於是英國政府迅速在12月4日推出一系列嚴苛的移民限制措施,卻也同樣激起在英國的外國人強烈反彈。究竟是什麼造成了英國的移民問題?新規定打算如何限制移民人數?新的政策上路後又會造成什麼衝擊呢?
11037

評《江文也音樂文集》:縱橫西東的作曲家,跨越國界與學科的創作人生

2023-11-23 16:02:39
當提到曾在奧運會上曾為國爭光,勇奪獎牌的台灣人有哪些?讀者們心中浮現的名字有哪些呢?羽球天后戴姿穎、黃金男雙「麟洋配」、桌球教父莊智淵、鞍馬王子李智凱、舉重女神郭婞淳、台灣巨砲陳金鋒(雖然很遺憾地,鋒炮未曾在奧運會上帶領台灣奪得任何獎牌)。更老一輩或對體育史有研究的讀者可能會說是飛躍的羚羊紀政,還有亞洲鐵人楊傳廣。那麼,「江文也」這個名字能被多少讀者憶及呢?
3871

Now And Then:披頭四「新歌」問世,AI協作的音樂革命與爭議

2023-11-14 16:30:32
2023年11月2日,一個復古的浪潮席捲了全球音樂界,流行音樂天團披頭四(Beatles)在解散53年、兩位團員過世後,居然發行了一首「新歌」〈Now and Then〉。無論是不是披頭四的樂迷,這首歌的發行無疑都會引起巨大的好奇,也直接反映在流量上。僅就Youtube披頭四官方頻道上的影片,在筆者寫稿時就已經累積了超過2600萬次播放,其他串流平台上的播放量更是難以計數。
12028

死亡的音樂沉思:聆聽坂本龍一的葬禮歌單

2023-09-08 14:06:15
今年3月底,日本當代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與世長辭。坂本龍一曾以前衛的YMO樂團成名,而後擔任電影《俘虜》、《末代皇帝》、《小活佛》等多部名片的電影配樂,廣受世人的歡迎。坂本龍一除了音樂才華為人稱道以外,他也是一位活躍的社會運動人士,在音樂版權法、核能、戰爭、和平等議題都有著獨到且深刻的見解。那麼這樣一位充滿哲思的音樂人,面對「死亡」,甚至是「自己的死亡」這個生命的終極議題又有什麼看法呢?在逝世前,坂本龍一其實就已經為自己的葬禮準備了一張曲目播放清單。本文將透過這張清單一窺坂本龍一對於「死亡」的終極思考。
7873

最溫暖的人道主義音樂?卡薩爾斯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時代演繹

2023-08-04 14:17:05
時空回溯到2020年3月,正當全世界都深深地陷入這場百年大疫所造成的的恐慌與不安時,許多當代知名的大提琴家在封城期間,紛紛透過各種網路平台分享自己在家中演出的影片,給予聽眾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可以看見在這些大提琴家的心中,《組曲》不只是一套經典曲目,同時隱含著對未來的美好盼望與祈求世界和平…等具有人道主義色彩的意象。那麼巴哈的《組曲》是如何被賦予這些人道主義的價值呢?一切的源頭需要回溯到20世紀最具標誌性的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10590

藝術大哉問:音樂到底是什麼?導讀《音樂:牛津非常短講》

2023-06-28 16:19:09
《牛津非常短講》(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是由英國牛津大學所出版的一系列通識讀本,內容包羅萬象,舉凡藝術、人文、哲學思潮、重要思想家,乃至自然科學、生物醫學等等的領域,均邀請該領域中的頂尖學者針對一般大學生以及社會大眾撰寫篇幅短小但內容精煉的入門讀物。該系列中在音樂相關領域已經有《世界音樂》、《民俗音樂》、《電影音樂》、《藍調》等書的出版。但若只能在這個系列中推薦一本作為音樂學的入門書籍,筆者還是會選擇由劍橋大學退休教授尼可拉斯.庫克(Nicolas Cook)所執筆的《音樂》(Mus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音樂》一書雖短,但卻涉及的一個音樂學研究最核心的問題:
7435

文化政治交響樂:傳奇指揮家小澤征爾,立足歐美樂界的亞洲先驅

2023-05-27 15:30:00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隨著古典音樂在亞洲各國逐漸生根,近年有越來越多的亞洲音樂家逐漸在全球舞台上獲得認可。在指揮的領域,日本的小澤征爾可謂是亞洲指揮進入歐美樂壇的先驅人物之一。那麼小澤征爾究竟是如何以一個日本人的身分,在歐美樂壇立足的呢?除了在指揮層面傑出的表現以外,本文也將回顧小澤征爾在成為職業指揮家時期所處的國際文化政治脈絡,讓讀者能從另一種視角,重新審視小澤征爾橫跨超過60年的指揮生涯。
12118

俄烏「文化戰線」延長中:古典音樂界該抵制俄羅斯音樂嗎?

2023-02-22 14:31:44
自從2022年2月24日普丁下令進攻烏克蘭以來,已經歷整整一年。近期以來,前線戰事已逐漸陷入膠著,俄烏雙方都沒能在戰場上取得重大戰果。但除了具體的軍事衝突之外,另外一場關於「是否該抵制俄國文化」的輿論戰也已然在文化圈引發激烈的辯論。下文將梳理過去一年來對西方藝術界(以音樂圈為主)對抵制俄國文化的討論,並聚焦於當前這場輿論戰中正反雙方的論點。
11855

天才崩壞的瘋魔啟示錄:托馬斯曼《浮士德博士》的音樂文化與政治

2023-01-13 16:57: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的戰敗告終之後,德國知識分子圈發起了許多深刻,甚至刻骨銘心的反省與自我批判,檢討到底為什麼德國/日耳曼民族會引發如此慘痛的人類浩劫。哲學家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合著的《啟蒙的辯證》、漢娜.鄂蘭的《極權主義的起源》,以及本文將主要討論的經典小說《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敘述的德國作曲家阿德里安.雷維庫恩的生平》(下文簡稱為《浮士德博士》)都是這個脈絡下所誕生的作品。
6645

音樂救國的命運英雄?《貝多芬傳》與傅雷譯本的兩岸出版

2023-01-05 10:52:19
2022年時報出版社重新印行了由民國時期翻譯家傅雷所譯的《貝多芬傳》。法國文豪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所著的《貝多芬傳》,對於貝多芬在西方國家的形象塑造有重大的影響。透過傅雷的翻譯,羅蘭筆下的貝多芬也被引進中文世界。經典著作的經典譯本能夠被重新發行,對台灣讀者而言原應該是一樁美事。
945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