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吃麵哪種更易肥?研究證這主食較不易有肚腩 配1調味料更穩血糖
發佈時間:12:04 2024-11-08
在餐廳點菜時「跟飯或跟麵」,除了看個人口味,選錯了可能更易變肥?有醫生指,其中一種主食導致中央肥胖「大肚腩」的風險相對低20%。另外,如果在進食該主食時再加入一種調味料,更有穩血糖效果,有助體重控制。
吃飯/吃麵哪種更易肥?研究證這主食不易有肚腩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提到亞洲人的主食幾乎都是飯或麵。那麼吃飯或者吃麵,哪種更容易令人變肥?他引述多項研究進行解釋:
【同場加映】何謂肥胖?BMI/腰圍多少就算肥?
吃飯致肥風險較吃麵低?
黃軒醫生表示,有研究指,以白飯為主食者無論男女,都會較喜歡吃麵者的肥胖風險低。
- 男性:將每周5次的麵條換成同等頻率的白飯消費,正常體重肥胖(Normal Weight Obesity, NWO)風險可降低36.5%。換言之,更不容易出現體脂率超標的情況。
- 女性:將每周5次的麵條換成同等頻率的白飯消費,正常體重中央肥胖(Normal Weight Central Obesity, NWCO)風險則下降20.5%,亦即是腰圍會較小。
為何吃飯較不易肥?解構飯麵營養價值
黃軒醫生表示,米飯和麵條本身的升糖指數(GI值)相似。因此,真正影響血糖變化的關鍵因素在於「總攝取熱量」,也就是食材烹調過程中添加的油脂和鹽分。而麵條製品通常會含有較多的油脂和鹽分。他拆解米飯和麵食的成分及營養價值:
米飯的主要成分:
- 碳水化合物:約佔米飯的70至80%,主要以澱粉形式存在,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
- 水分:煮熟的米飯含有約60至70%的水分,使米飯柔軟且易消化。
- 蛋白質:米飯含有少量蛋白質,約佔5至7%。
- 微量脂肪:米飯中的脂肪含量較低,通常不到1%,適合需要控制脂肪攝取的人群。
- 纖維:白米的纖維含量低於全穀米(如糙米或黑米),但仍有少量膳食纖維,特別是在帶有米糠的品種中。
- 維他命與礦物質:含有少量的維他命B雜(如維他命B1、B3、B6),以及礦物質(如鎂、磷、鉀和少量鐵)。特別是糙米,相比精製白米含有更多微量營養素,有助於健康。
麵條製品的主要成分:
- 小麥粉:提供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蛋白質。
- 水:混合小麥粉使麵條成形。
- 油脂:在部分即食麵中,為增加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通常會加入一些油脂,特別是經過油炸的即食麵含油量較高。而非油炸麵(如乾拌麵)通常油脂含量較低。
- 鹽分:麵條中可能含有少量鹽以增加口感;而調味包和湯底通常含較高的鹽分,鈉含量偏高,特別是在即食麵中,因此在攝取時需特別注意鹽分的控制。
- 添加劑:有些麵條會加入穩定劑、增稠劑或抗氧化劑,以確保麵條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
他提醒,如果選擇低油、低鈉的麵條產品,或在烹煮時減少調味料的用量,仍有效降低攝入的油脂和鹽分。最重要的是有否攝取足量的蔬菜。
吃飯配1調味料 血糖更穩定
黃軒醫生指,米飯比麵食對體重控制似乎更有優勢,也可能與不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飽足感和升糖指數差異有關。米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並且容易產生飽腹感,使人更少過量攝取熱量,而麵食相對更容易導致高血糖波動。
他又指,除了飯麵本身熱量的影響之外,吃飯時搭配的食物也有助穩定血糖:
- 煮飯的過程通常只加水,而且多會搭配蔬菜增加纖維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能延緩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的吸收,避免餐後血糖快速上升。
- 有研究發現,進食碳水化合物食物若搭配醋、乳製品和豆類產品,可以顯著降低白米的升糖指數20至40%。
不過他提醒,不管吃飯或吃麵,健康的成年人都應攝取低碳水化合物(佔每天總攝取熱量大約 <47%),才能有效控制肥胖。而且單一食物無法完全決定一個人會否出現肥胖問題,關鍵在於維持整體飲食的均衡,並結合適量的運動,才是有效管理體重、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1個薯仔等於半碗飯?營養師教換算10大常見澱粉食物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
相關文章:
吃4種澱粉食物可減肥 更可降血糖/防大腸癌?營養師揭白飯這樣吃也有效!
20款茶餐廳食物卡路里大比拼 西炒飯肥過乾炒牛河?最高卡竟是這款麵?
食蒸餸都肥?常吃1種清淡菜式恐血壓血脂高 比咕嚕肉高卡!9款餸菜熱量脂肪大比拼
27歲港女照吃澱粉火鍋 激減100磅脂肪+擺脫脂肪肝 營養師教飽住瘦秘訣
傳統即食麵高脂4倍恐致心血管病 推介17款低脂韓國非油炸即食麵
吃麵撈醬易致肥?營養師教自製6款低脂醬汁 推介12款低脂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