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16字
經濟 VIP 文章限時開放
馬自達計劃2027年以後推出純電動車(EV)的戰略車型。為了延長續航里程,考慮到空氣阻力,EV往往外形相似。馬自達採用大量曲面和複雜陰影的車身設計來突出差異。在美國特斯拉獨占鰲頭的EV市場上,馬自達試圖通過設計的突破實現反擊。
特斯拉和中國廠商相似的設計
1月,特斯拉時隔5年更新了主搭車型SUV「Model Y」。雖然這是上市以來的新款,但直線型設計的核心並未改變。這反映出了EV的難點。
EV要確保續航里程,需要盡可能減小車輛的空氣阻力。特斯拉的直線型設計被認為是最佳解決方案,中國廠商也紛紛效倣。不變的設計可能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這也是特斯拉銷量放緩的原因之一。
馬自達在這種設計中發現了致勝之道。計劃在2027年後上市的EV戰略車型中,通過設計與特斯拉區別。
這將是一種怎樣的車呢?雖然還處於概念車階段,但馬自達設計本部部長中山雅表示:「即使空間狹小,也要以美感取勝」。
追求EV的帥氣外形
馬自達概念車「Iconic SP」像跑車一樣車身很低。它延續了小型敞篷跑車「Roadster」的血統。車身大量使用曲面,能映射光線的陰影。馬自達設計本部部長中山雅強調:「比起舒適性,我們更追求帥氣外形」。
車身大量使用曲面會增加空氣阻力,但降低車身高度可以抑制這一問題。新款EV將優化這種平衡。
兼顧並不容易。不僅僅是簡單的凹凸,還需要考慮空氣阻力和光線反射,以精確控制車身表面。外觀雖然美觀,但難以實現曲面的沖壓加工。如何彌合帥氣外形和量產之間的差距是一個挑戰。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匠人技藝的支援。彎曲鋼板的沖壓模具需要精密加工,以使車身達到預期的曲面。在模具的拋光工作中,精度要求達到千分之一毫米。
馬自達社長毛籠勝弘表示:「這是只有馬自達才能做到的設計」。這源於多年來將設計作為經營核心的積累。
1980年代之前,馬自達的車型設計都注重性能,難以獲得顧客的強烈喜愛。當時,馬自達在美國駐在的設計師看到高速公路上都是毫無生氣的車輛,提出:「需要能讓人心跳加速的車」,並著手開發Roadster。
1989年上市的第一代Roadster採用了會映射出光陰影的曲面造型,並獲得大賣。自那以後,造型設計便被定位為馬自達的經營核心。
為深入思考複雜的陰影設計,設計師繪製的草圖會通過工業用黏土以立體形狀進行真實確認。經過多次修改,最終確定理想的形狀。
在普遍使用電腦來完成設計工作的情況下,馬自達並沒有省略這一工序。馬自達被認為是全球消耗黏土最多的汽車廠商。
採用複雜曲面的造型設計「如果沒有設計和生產技術是無法實現的」(中山雅設計部部長)。馬自達認為,這是新興企業特斯拉並不具備的一種優勢。
引擎也為EV設計做出貢獻
實際上,2023年時隔11年復活的自主引擎「轉子引擎」也將為EV提供支撐。
「轉子引擎不單純是引擎,它是挑戰的象徵」,馬自達執行董事中井英二強調。
轉子引擎具有重量輕、尺寸小、輸出功率高的特點。1967年馬自達全球首次實現轉子引擎的量產,並以此支撐了馬自達的成長,但由於應對廢氣排放規定的難度加大,轉子引擎於2012年暫時停產。
EV將把轉子引擎用作新型小型發電機。當EV的剩餘電量減少時,轉子引擎就會發電並儲存電能,從而大幅增加續航距離。因尺寸小,有助於減輕車身重量,而且不會影響車輛的造型設計。
轉子引擎將來還可以使用氫等脫碳燃料。馬自達認為,如果轉子引擎不僅能夠用作發電機,還能用作脫碳引擎,將會成為脫碳時代的有力武器。
馬自達社長毛籠勝弘表示:「我們沒能成為EV轉型的領跑者,而會成為有決心的追隨者」。
馬自達的全球銷量為約130萬輛以上,屬於中型廠商。新一代EV需要開發電池和軟體。這需要鉅額費用,僅靠馬自達單打獨鬥很難實現。
馬自達將從與其進行資本合作的豐田那裏獲得協助。馬自達堅定地認為,要與其他公司形成差異,必須以造型設計為核心,「打造馬自達獨特的價值」(社長毛籠勝弘)。
馬自達面臨的課題是高成本體制。馬自達雖能打造出暢銷車型,但經營卻很快陷入惡化,不斷重覆著這樣的興衰。
馬自達一直過度細分車型的顏色和級別等,當銷售告一段落時,成本就會受到壓力。需要反思這種惡性循環,並完善銷售戰略。
自2025年起,馬自達在電動化方面的先行投資將大幅增加。豐田、本田和日產汽車將從2026年開始向市場投放新款EV。為了挽回在EV競爭中起步較晚的局面,在未來兩年的艱難時間裏,馬自達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打磨出新一代EV?今後將迎來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山中博文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
原文標題:馬自達研究(下)設計實現突破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