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吳興志》是
南宋嘉泰年間官方編修的一部地方志,由知府李景和等修,歸安(今浙江湖州)談鑰纂。
Read more...
背景
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李景和任湖州知州事,上任後感到北宋以來編修的湖州方志均不盡如人意。李景和認為,吳興為「東南最盛處,於今為股肱郡,山水清遠,人物賢貴,宜有大手筆以志其實」,乃邀請談鑰重纂《吳興志》。談鑰,字符時,歸安人,淳熙八年(1181年)進士,官樞密院編修。談鑰以史學見長,時有「誠史良才」、「博物君子」之譽。李景和一談起此事,他便慨然允諾。他以湖州曆代舊志為本,參照正史,在此基礎上進行考證、補遺、糾誤,終於在嘉泰元年(1201年)修成新志20卷,即《嘉泰吳興志》。
內容
《嘉泰吳興志》內容上涵蓋了湖州境內天文地理、社會人事以及曆史與當時現狀,是一部比較完備的地方志。全志20卷,分設建置沿革、分野、城池、坊巷、鄉里、山川、官制、公廨、郵驛、學校、軍營、祠廟、寺院、郡守題名、古跡、著姓、賢貴事實、釋道、食用故事、事物雜志、物產、土貢等60個門類。
以下是《嘉泰吳興志》的目錄:
嘉泰吳興志 (宋)談鑰纂修
• 目錄 序
• 卷一
• 建置沿革
• 湖州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分野
• 卷二
• 城池
• 湖州
• 烏程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安吉縣
• 坊巷
• 州治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三
• 鄉里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四
• 山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嶺
• 岡
• 峴
• 峽
• 洞塢
• 卷五
• 河瀆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湖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安吉縣
• 潭
• 州治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谿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澗
• 洲浦
• 川
• 水
• 匯
• 灣
• 漾
• 涇
• 渚
• 卷六
• 宮觀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壇壝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七
• 官制
• 文官自知州事以下
• 武官
• 文武官通差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八
• 公廨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九
• 郵驛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
• 管鎮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一
• 學校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二
• 軍營
• 州治
• 古蹟
• 佚題
• 歸安縣
• 長興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三
• 宮室
• 苑囿
• 亭
• 祠廟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寺院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四
• 郡守題名
• 晉顧秘
• 周玘
• 王羲之
• 王獻之
• 謝萬
• 謝安
• 謝琰
• 虞潭
• 虞(馬斐)
• 陸納
• 周鎮
• 胡嚴
• 王胡之
• 孔愉
• 孔坦
• 張玄之
• 孔廞
• 孔琳之
• 江灌
• 謝邈
• 孔嚴
• 袁琇
• 周札
• 周筵
• 王坦之
• 顧眾
• 朱序
• 司馬詢之
• 王蘊
• 孔靜
• 江蔚
• 陶回
• 車胤
• 殷康
• 沈嘉
• 何楷
• 宋褚彥回
• 謝莊
• 丘道護
• 謝澹
• 王韶之
• 謝述
• 王僧慶
• 沈文季
• 張崇之
• 劉延孫
• 王曇生
• 張永
• 蕭慧明
• 顧琛
• 張岱
• 殷沖
• 袁思道
• 孔山士
• 沈道思
• 袁洵
• 謝朏
• 袁昂
• 蕭惠休
• 何戢
• 張環
• 袁彖
• 李安人
• 徐孝嗣
• 王敬則
• 孔琇之
• 王瑩
• 王秀之
• 楊文崇
• 謝瀹
• 謝覽
• 柳惲
• 沈崇傃
• 元仲景
• 蕭映
• 張僧繇
• 王騫
• 信都遵
• 張稷
• 蔡樽
• 蕭獻
• 裴之橫
• 蕭琛
• 文皇帝蒨
• 徐度
• 張纘
• 夏侯亶
• 張嵊
• 蕭子顯
• 袁樞
• 衡陽王昌
• 孫廉
• 杜龕
• 周敏
• 齊明帝蕭鸞
• 王彬
• 陳錢道戢
• 徐綜
• 沈君理
• 周文育
• 周詔
• 周寶安
• 任忠
• 陳伯禮
• 吳明徹
• 胡穎
• 徐敬成
• 杜稜
• 沈恪
• 王奐
• 沈欽
• 隋李德林
• 沈法興
• 唐孟宣文
• 雲洪嗣
• 韓世恭
• 徐瑩
• 竇懷恪
• 劉守敬
• 陳蹇之
• 于敏直
• 賀蘭爽
• 衛弘敏
• 韋璋
• 武太中
• 鄭休還
• 趙謹徽
• 馬建
• 崔瑊
• 張洽
• 侯莫陳涉
• 朱崈慶
• 蔣挺
• 徐元之
• 鄭繇
• 徐嶠之
• 皇再從兄祈
• 韋明〔昜〕
• 張景遵
• 徐惲
• 鄧武遷
• 吳從眾
• 陳思應
• 閻知言
• 周擇從
• 韋南金
• 李峒
• 韋景光
• 豆盧陳麟
• 崔巽
• 楊慧
• 崔論
• 獨孤問俗
• 盧幼年
• 杜位
• 蕭定
• 裴清
• 顏真卿
• 樊系
• 第五琦
• 王密
• 王沔
• 袁高
• 楊頊
• 龐(上下言)
• 于頔
• 劉全白
• 王浦
• 李錡
• 李詞
• 田敦
• 顧防
• 姚駰
• 辛秘
• 範傳正
• 裴汶
• 薛戎
• 李應
• 竇楚
• 錢徽
• 張仕偕
• 崔元亮
• 獨孤邁
• 韓泰
• 李德修
• 韋珩
• 庾威
• 敬昕
• 裴充
• 楊漢公
• 張文規
• 李宗閔
• 姚勗
• 薛褒
• 令狐綯
• 蘇特
• 杜牧
• 郭勤
• 鄭顒
• 崔準
• 蕭峴
• 鄭彥弘
• 崔芻官
• 源重
• 高湜
• 趙濛
• 李超
• 裴德符
• 張摶
• 劉植
• 鄭仁規
• 杜孺林
• 王鸞
• 孫儲
• 李師悅
• 李彥徽
• 高彥
• 高澧
• 吳越錢鏢
• 錢璟
• 錢元球
• 錢元瑾
• 錢仁捷
• 劉仁圯
• 鮑君福
• 沈韜文
• 許彥
• 胡進思
• 吳仁德
• 錢偡
• 錢昭晏
• 錢信
• 宋王洞
• 梁扆
• 潘慎修
• 鄭建
• 張隱
• 衛瀆
• 樂和
• 李韶
• 謝泌
• 周師望
• 李範
• 杜惟一
• 高貽慶
• 蘇為
• 刁衎
• 王膺
• 李餗
• 鄭天益
• 王文震
• 高謹交
• 丁度
• 王冕
• 王鬷
• 王盤
• 柳宏
• 慎鏞
• 葉參
• 鮑當
• 周允迪
• 滕宗諒
• 胡宿
• 陳亞
• 馬尋
• 唐詢
• 戚舜元
• 張昷之
• 章岷
• 楊紘
• 徐起
• 盛申甫
• 齊廓
• 鮑軻
• 張田
• 徐仲謀
• 王異
• 唐詔
• 徐綬
• 孫覺
• 王介
• 李常
• 章惇
• 鞠真卿
• 王安禮
• 蘇軾
• 陳侗
• 唐俶問
• 閭丘孝直
• 滕元發
• 呂希道
• 林希
• 呂溫卿
• 張訽
• 唐坰
• 鍾浚
• 王安上
• 馬城
• 余中
• 蔣之幹
• 徐鐸
• 晁補之
• 豐稷
• 呂嘉問
• 林顏
• 王瑛
• 王澤
• 吳絪
• 鮑朝賓
• 王仲薿
• 葉棣
• 章援
• 葉唐稽
• 盛瑜
• 沈麟
• 王倚
• 胡思誠
• 葛勝仲
• 強休甫
• 盧襄
• 鄭滋
• 趙子漪
• 梁端
• 張虞卿
• 趙子嶙
• 汪藻
• 陳與義
• 李光
• 方孟卿
• 汪思溫
• 宇文時中
• 常同
• 朱勝非
• 蕭振
• 秦梓
• 周葵
• 秦治
• 張宇
• 王鐵
• 張官
• 錢堪
• 趙叔涔
• 周奕
• 王會
• 郭瑊
• 汪勃
• 李琳
• 楊揆
• 董平
• 陳之茂
• 鄭作肅
• 王師
• 王時升
• 王十朋
• 劉敏士
• 唐瑑
• 林慄
• 向汮
• 單夔
• 薛季宣
• 張宗元
• 趙師夔
• 鞏湘
• 曾逮
• 趙粹中
• 趙伯驌
• 王正已
• 趙彥逾
• 胡南逢
• 趙善杜
• 顏度
• 劉藻
• 趙思
• 張澈
• 王信
• 王回
• 趙不跡
• 趙元夫
• 潘景珪
• 虞儔
• 孟浩
• 趙善宣
• 張震
• 李景和
• 富琯
• 陳鈞
• 汪泳
• 留佑賢
• 周夢祥
• 王炎
• 魏大中
• 趙希蓁
• 趙希蒼
• 謝伯
• 宋濟
• 謝周卿
• 王元春
• 梁紘
• 趙希觀
• 趙汝憚
• 徐願
• 趙與懽
• 萬逮
• 林申
• 杜幼節
• 劉震孫
• 趙希聖
• 俞垓
• 謝奕修
• 王侑
• 黃辰顯
• 黃〔木〕
• 楊瑾
• 周坦
• 趙時詁
• 蔡節
• 徐夢衍
• 莊同孫
• 謝奕勳
• 卷十五
• 縣令題名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卷十六
• 著姓
• 姚姓
• 沈姓
• 丘姓
• 鈕姓
• 錢姓
• 賢貴事實上
• 陳朝帝冑
• 歷代後妃
• 後
• 妃
• 嬪
• 夫人
• 婕妤
• 淑媛
• 太妃
• 漢人
• 吳人
• 晉人
• 宋人
• 齊人
• 梁人
• 陳人
• 隋人
• 唐人
• 卷十七
• 賢貴事實下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進士題名
• 列婦
• 釋道
• 上人
• 住院僧
• 尼二人
• 神仙
• 卷十八
• 碑碣
• 州治
• 烏程縣
• 歸安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食用故事
• 酒
• 茶
• 鹽
• 飯
• 烏飯
• 鱠
• 魚羹
• 鮓
• 水菜
• 蒸嘗菜
• 酥
• 漆器
• 陶器
• 銅鏡
• 沙盆
• 魚脯
• 事物雜志
• 州治
• 聖火
• 潮
• 香
• 歌舞
• 水嬉
• 舟
• 鐘
• 吳歌
• 畫
• 玄真子
• 桑苧翁
• 陸魯望
• 裴子野
• 張東遷
• 吳興八絕
• 吳興三絕
• 吳音不變
• 張纘一盃酒
• 吳興僕射
• 吳興郡公
• 吳興別駕
• 吳興祭酒
• 湖州文學
• 吳興郡疏
• 吳興雜詠
• 吳興記
• 吳興錄
• 吳興山墟名
• 三吳土地記
• 吳興志
• 吳興統記
• 吳興詩集
• 武康土地記
• 餘英志
• 吳興續圖經
• 吳興志舊編
• 烏程縣
• 下菰城
• 古卜城
• 古戶城
• 邱城
• 鳩茲城
• 避宅城
• 歐陽亭
• 烏亭
• 顯亭五花亭
• 毘山亭
• 三癸亭
• 伍子胥宅
• 丘路
• 項王走馬埒
• 仙人頂
• 三碑
• 石簣
• 石罇
• 金井玉澗乳竇石膏溫泉
• 蒲帆
• 烏程侯
• 烏程公
• 石林
• 隱安
• 夢馬堂
• 松蒲落處即是穴
• 朱長馬作粥散貧民
• 歸安縣
• 千金墟
• 泛金溪
• 仙潭
• 火爐頂
• 錦墟
• 長興縣
• 晏子城
• 吳夫概城
• 上概村
• 故長城縣城
• 故鄣城
• 後府城
• 九里城
• 四安府
• 東林城
• 西林城
• 城山城
• 大騎城小騎城
• 朱城
• 長城宮
• 庱亭
• 臥冰池
• 陸匯
• 玉竇泉
• 三仙石壁
• 白石洞天
• 釣臺
• 石麒麟
• 聖井
• 陳文帝四鼎
• 陳高祖竹床竹帳
• 陳五主真容屏風
• 陳朝檜
• 下箬酒顧渚茶
• 吳王送女潮
• 梓材巾箱
• 石鼓
• 崔祐前銘
• 崔趙村
• 武康縣
• 赤眉城
• 牙門城
• 金井
• 神鐘
• 美人石
• 虎跑泉
• 連理石榴
• 德清縣
• 前谿
• 將軍城
• 陸巿
• 敢山谿鐘
• 孝鵝塚
• 盧發源之父能吟詠
• 他日當能振辯才家風
• 安吉縣
• 孔子井
• 邸閣山
• 王祥宅
• 隱塢
• 陳高祖為舟木
• 花渚
• 銀坊
• 蛟龍池
• 翔鳳林
• 裴子野故宅
• 周弘讓故宅
• 姚萇塵尾扇鐵樓書鎮
• 兩生墳
• 施世英金鐘
• 史家長吐氣噓花
• 卷十九
• 井
• 橋梁
• 烏程縣
• 長興縣
• 武康縣
• 德清縣
• 安吉縣
• 渡堰
• 安吉縣
• 陂
• 長興縣
• 塘
• 卷二十
• 風俗
• 物產
• 穀屬
• 縑屬
• 果屬
• 蔬屬
• 獸屬
• 禽屬
• 魚屬
• 蟲屬
• 木屬
• 竹屬
• 草屬
• 金屬
• 珠屬
• 土貢
• 跋
體例
《嘉泰吳興志》以類相從、按類編修、統貫古今的方志編撰原則在《嘉泰吳興志》中也有充分體現。《嘉泰吳興志》從體例來看是細目並列,全書不分門類,直接以細目標題,把內容相同者歸入一卷,其卷實際上起到了統領門類的作用。如卷四記山、嶺、崗、峴、峽、洞塢;卷五記河瀆、溪、澗、州浦、川、水、涇、渚等,既注意分布,又注意差異,把當時的湖州既是山區又是水鄉的特點,記載得細致入微。
意義
《嘉泰吳興志》是湖州現存最早且較為完備的方志,也是宋朝流傳至今為數不多的一部方志,甚為珍貴。
從現存書目看,湖州方志從六朝到宋代源源不斷。六朝方志有三國孫吳韋昭所撰《吳興錄》、《三吳郡國志》,東晉顧長生的《三吳土地記》,會稽謝沈的《吳越記》,南朝山謙之的《吳興記》,王韶之的《吳興郡記》。唐代湖州方志有陸羽的《吳興圖經》、陸龜蒙的《吳興實錄》、張文規的《吳興雜錄》、邱光庭的《吳興遺事》、鄭蟠的《吳興鏡見錄》、宋璲的《吳興人物誌》、沈常的《武康土地記》等10餘種。宋代湖州府曾十修府志,種類達16種之多,北宋有左文質的《吳興統紀》、李宗諤的《祥符吳興圖經》;南宋有《紹興吳興續圖經》、《(湖州)舊圖經》、《(吳興)圖經》、《吳興(志)舊編》、《吳興人物誌》、《吳興地誌》等,但這些志書現均已不存。《嘉泰吳興志》修於嘉泰元年,宋刊本久佚,清乾隆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今所存原目仍分20卷。